English

夯实学科基础的力作

2001-04-05 来源:光明日报 丁淦林 我有话说

在新闻学研究领域中,中国新闻史是基础扎实、发展稳健的一个学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其中有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也有新闻事业各个方面的专史,还有地区新闻史。而方汉奇教授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以下简称《编年史》)的出版,又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增添了一种新类型的成果。如果说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衍变、发展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那么,有关它的通史、专史、地区史是从特定的理论架构和选定的视角去评述这条长河的全部和局部,而编年史则是按时间顺序记载史实,反映这条长河的全貌。因此,编年史具有客观性和连续性。这部三卷本《编年史》,以200多万字的篇幅,“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地实录了1285年的中国新闻史料,其规模之宏大与内容之翔实是前所未有的。研究中国新闻史的著作,无论是建国前或建国后出版的,甚至包括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由于各自的需要不同,选用材料有多有少,但都不可能像这部《编年史》一样拥有数量如此巨大的史料。这部《编年史》是按照“只为读者提供简单扼要的史实,不作论述和分析”的原则编撰的。但是,我通读全书后深深感到,执笔的学者们在记载什么和如何记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处处可见研究的功力。例如,1927年出版的戈公振先生的名著《中国报学史》,堪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石之作,但它也受时代条件的局限,仅史料差错就有200处左右。对此,这部《编年史》都一一作了校正。

对于史实的选用和表述,本书的执笔者作了精心的研究和周全的考虑,既全面反映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又突出介绍一些重要媒体、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也记载新闻业务、新闻法制、新闻教育、新闻事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史实。有些条目还在注重客观性的前提下,照应前后左右,体现历史知识的完整性。例如,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成立,本书不仅记载了当天的事情,还叙述了该组织以后的情况,反映了它的历史全貌。本书还有不少史料是新近发现的,或者是本书独有的。

这部《编年史》有实用性、通用性。广大读者可以用它作为工具书,检索中国新闻史料,获取中国新闻史知识;在大学的中国新闻史教学中,也可用作辅助教材;而专家学者们还可以用作研究材料。其重要之处在于,它记载的极为丰富的、可靠的中国新闻史料,是能够长久使用、永久保存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编年史》具有夯实中国新闻史学科基础的积极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